沉睡了数千年的“飞行女孩”田豫在神秘的“袁晶”空间被唤醒后,回忆起了数千年前发生的事情。原来她擅自介入人间纠纷,导致洞窟损毁,壁画脱落。如今,她一觉醒来,决定重返人间,收集碎片,修复壁画,让人们的生活重回正轨,重拾快乐。在收集碎片的过程中,她经历了故事,体会到了文化是无穷无尽的,世间美好的情怀也让她成长...
有人说,如果把元宇宙比作一艘驶向未来的宇宙飞船,那么虚拟数字人就是第一张船票。在文化领域,虚拟数字人因其无限的特性而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她”来自传统文化
袁梦工作室的总经理郑屹·程说,现在有很多虚拟人物,但记住他们的人不多,能连续认出他们的人就更少了。“有些很火,或者说‘出道就是巅峰’,但是很难持续输出”。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颜值很重要。
据郑屹介绍,田豫的发型设计是“双环王献发髻”,发簪采用金、银、铜等金属材料,搭配各种款式的黄金。绿松石花簪、珍珠流苏花钿等饰品。头上的图案是根据史料并参考唐代出土文物而设计的;眉黑、斜红、莲闪、桃花的妆容,还原了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代女俑的妆容...
在线值之后,天竺的人也必须站出来,所以他创造了开头讲的故事。在这样的主情节下,田豫形成了端庄、温柔、洒脱的性格,她寻找碎片的经历可以承载各种传统文化元素。
比如不同的故事情境会搭配不同的妆容。田豫的仿妆一度成为短视频平台的热点,她发布的“凤凰妆”视频有6000万人观看。这些低门槛、高趣味的互动也给了田豫一种亲和力。
以田豫收集壁画残片为故事线索的《千壁追凶》系列小品和粉丝自4月上线以来,已累计更新内容30条。同时,田豫在全网拥有超过500万粉丝,视频播放量突破3亿。海外方面,在抖音等多个海外平台上线后,粉丝数突破10万,播放量突破120万。“田七仿妆”也引起了海外美容专家的竞争。
就这样,田豫婷婷蜷缩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外。作为一个虚拟的数字人,她将传统之美与科技之美结合在一起,也为传统文化打开了一扇通向元宇宙、沟通海外的大门。
有“人的设计”,也有“文化人的设计”
现在,除了短视频平台,我们还能在各种场合看到田豫:北京地铁一号线多个地铁站的心理健康海报,鬼故事的手游,智能汽车与郭超美女的跨界联动……
郑翼城认为,与真人相比,虚拟数字人可以完成正常情况下真人无法完成的想法。比如拍一个赛博朋克风格的壁画世界的故事,真人可以加特效,但是会觉得不听话,田豫自然属于那个世界;比如直播电商,虚拟数字人可以从历史中穿越,弹指一挥间变装,这是真人做不到的。
郑翼城坦言,传统虚拟数字人目前有两个痛点:一是制作方面,成本高、周期长、精度差;第二,在交互方面,无法实现超真实感和沉浸式的实时交互。“我们以AI为技术支点,借助面部表情实时驱动技术、光线智能跟踪、分布式智能云渲染等三大辅助智能功能,实现了直播中高精度模型的低延迟与人场高度融合的结合,完成了业内首个超400万高精度模型的实时互动直播。”
近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发布了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3.0版,其中有针对虚拟数字人的章节。数据显示,2021年,虚拟数字人核心产业规模336亿元,年均增速31%。由此,预计2025年行业规模为998亿元。
报告指出,要生产有价值的虚拟数字人,要打造拟人化、讲故事的虚拟IP;挖掘IP价值和衍生能力的核心在于:自己人的创造,让虚拟人富有“生活”的故事内核,丰富的故事引发观众的情感投射,用流行文化解码年轻潮流,衍生虚拟人在用户心目中的“主角光环”,赋予虚拟人特殊的人格魅力。
对于虚拟数字人被赋予的文化价值,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元文化实验室主任沈阳认为:第一,文化名人如果被真人再现,其外貌、气质、性格等应该符合史料的描述;其次,从虚拟数字人的出现和表情,到他们所说的话,虚拟和现实所处的环境,以及与环境互动产生的一系列情节,都应该以他们的文化人为中心,有稳定的价值观。
“他们”来了。
沈阳认为,用虚拟数字人来推广文化,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新方法。“在元宇宙中,属于不同文明的虚拟数字人可以实现跨境和跨文化的对话,这对于实现人类理想的共享未来的社区非常有帮助。”沈阳说,“从技术方面,可以继续完善虚拟数字人的行为骨架系统,让她通过舞蹈等肢体行为实现跨语言交流,这是跨文化交流领域值得尝试的。”
沈阳还指出,目前绝大多数虚拟数字人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多轮对话和问答、表情和动作捕捉、灵魂认知系统等。另外,目前虚拟数字人的成本较高,需要通过技术进步进一步降低成本。
《超宇宙发展研究报告》3.0版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比如女性占虚拟人物的72%,大众对女性虚拟人物的心智投入和关注度明显高于男性。
深耕中国传统文化的田豫也有“好姐妹”。2022年,文化艺术领域开始出现虚拟数字人,是她,也是他们。
今年7月,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一虚拟数字人艾温温通过一个短视频与观众见面。艾与艾相连,爱与文相连。艾温温一套完整的人:女,2000年5月4日出生,身高168cm,郭波木偶剧院人,喜欢看书,书法,唱歌,古琴,羽毛球。
文瑶瑶,其名取自《诗经·周南·姚涛》,云:“姚涛瑶,其美如火”。她梳着发髻形丸子头,画着唐朝的闪烁妆,穿着飘逸的长裙,腰间别着一个花鸟镂空的香薰球。这样一个“民族女孩”在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正式加入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并被授予“文博虚拟新闻官”的称号。未来,文瑶将在各大博物馆提供讲解、导演、直播等服务,还将作为文化文化界的虚拟宣传大使,跟随展览出海传播中国文化。
元宇宙来了,“他们”也来了。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